石杵 Solo \ 'Asolo
文字・Tipus Hafay 攝影・Imay Apong
材質:石、藤
技術:石頭通常由河邊撿拾長形石塊,以竹片、藤編束緊
形制:長度約 65 cm
Pangcah 阿美族使用 Solo / ‘Asolo 石杵用來舂搗 Hakhak 糯米飯,製成 Toron 糯米糰。
農業社會時期,稻米與糯米是阿美族人食用主食。農耕時,稻米跟糯米會同時插秧耕種,糯米熟成時間較晚,通常一年僅種一期。平時多食用白米飯,糯米飯及糯米糰在祭儀期間、客人拜訪、重要節日才會蒸煮。
各家戶最少會有兩支石杵,石頭是河邊撿拾而得,通常在河邊活動的時候,族人就會觀察部落周邊是否有合適的石頭作為日常工具使用。而 Solo/ ‘Asolo 石杵的長型石塊很少見,所以都會特別撿拾,因為 Solo/‘Asolo 石杵使用頻繁或施力不當,便會耗損斷裂。另一種則是從河邊帶回石塊加以敲擊成需要的造型( 不過受訪者都沒有實際做過的經驗,都是聽長輩說的 )。
有的石杵是一整塊長石,中段沒有藤編。中段的藤編目的是來銜接、束緊兩塊長石,也會利用竹片的彈性框著石塊,再加以藤編。中段的藤編也是為了在搗糯米時增加摩擦力,避免手破皮、做記號等用途。
石杵使用時是透過石頭的重量往下槌搗,力量放在提拉石杵並多角度翻轉糯米糰,讓糯米飯能平均結團。
石杵在使用前會抹油,使用石杵除了石頭的重量更便於舂搗外,糯米飯較也不易沾黏在石杵上,便於清洗保養;不使用木杵搗熟的糯米,木杵多用於稻穀去殼使用。
石杵長度依使用者而異,但可以想見因長石塊的撿拾難度高,所以通常沒有固定尺寸,大的石杵通常約50cm以上,越長的石杵重量越重,這也是為何家中需備有兩個以上的石杵,也是為了提供給不同使用者輪流使用。
舂搗糯米飯成糯米糰需要翻搗技術跟時間掌握,糯米飯蒸熟放久了乾了就不易成團,黏性也會降低,所以都是剛蒸熟糯米飯,就要馬上就要倒入木臼進行舂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