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美族陶杯( 祭杯 )

文字攝影 Badagaw

編輯加註 Sawmah A’do

『 陶杯在臺灣各個遺址之中,一直是一種罕見的品項。......依照現今一般對「 杯 」的理解,是一種直接對口引用的容器,在文獻及民族誌的資料中,杯的使用幾乎皆為竹子或木頭製成,主要是飲酒的器具,以陶製成杯子且做為日常飲用的例子,在傳統的原住民社會中非常少見。原住民以陶為杯者以阿美族的 diwas 祭杯最為人所知,但其真正的用途卻不是飲用而是祭祀。』

— 2013〈土理土器 臺灣史前陶容器特展標本圖錄〉,《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p.76。

過去阿美族的陶器製作,除了與飲食文化相關以外,還具有宗教文化的意涵。祭杯為祭祀使用的酒器,大致分為公杯、母杯,男性持有的稱為「diwas」,外觀為三層瓶型;女性持有的則稱為「sifanohay / tsiukan」,祭杯的頸部呈收口狀以便綁繩,如此在儀式進行時,巫師可空出雙手進行儀式行為( 例如:播種祭 )。祭杯是屬於個人的擁有物,不能在日常生活中隨意使用,男女祭杯會放置在家中不同位置,僅有儀式時能擺放在一起,且擁有者過世後,祭杯也會被作為該擁有者的陪葬品。( 左圖為母杯;右圖為公杯 )

臺灣的原住民族群皆有巫師文化,然而,隨著時代更替,外來宗教信仰也使得原住民傳統信仰逐漸消失。花蓮的東昌村 Lidaw 里漏部落,是目前保持最多巫師的地方,巫師具有靈媒體質,阿美族人稱之為『 sikawasay 』,其意為『 擁有神靈的人 』,他們會在儀式中透過酒作為媒介與祖靈對話,而祭杯就是他們盛裝酒的重要器具之一。

目前 Lidaw 里漏部落為阿美族祭儀文化保存最為完整的部落,祭儀種類繁多,大致可分為私人祭儀和部落祭儀,根據時間,可再分為固定祭儀或不固定祭儀。不過以農業為主的 Lidaw 里漏部落,大多的祭儀還是與個季節的農事有關,而這也成了花蓮東昌村的生活日常。

上過釉的母杯。

參考資料:《台灣宗教文化資產》https://taiwangods.moi.gov.tw/html/cultural/3_0011.aspx?i=196

參考書籍:2013〈土理土器 臺灣史前陶容器特展標本圖錄〉,《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 物件提供:Tipus Hafay )

Previous
Previous

草鞋

Next
Next

檳榔葉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