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網 Cadiway

文字・攝影 Badagaw

夜幕垂下,從花蓮的秀姑巒溪出海口到台東的金崙溪出海口,海邊一閃一閃的不是流星,是捕鰻苗的漁民。他們頭戴頭燈、身穿青蛙裝,腰間配戴著魚苗筒,雙手握著一個三角網,這是捕鰻苗漁民的基本配備。

三角網過了中央山脈的名稱為「 櫓魚栽 」,亦可稱「 手抄網 」,阿美族語為『 cadiway 』,三角網的結構由竹子與網子組成,尾端為交叉綑綁,掛網後便形成一個大三角,此種漁撈工具都是在沿海地帶進行。

在進行撈鰻苗或鰕虎科時,三角網的A字開口會面向大海,左手操作橫桿,將網身插入水中,此時右手會拿著白色淺碗,準備在網面離開水中後,將捕獲的鰻苗鏟起、放入隨身的魚苗筒中。三角網不只有撈鰻苗與鰕虎科,其餘時候還會用它來捕撈其他魚種。

目前鰻魚的養殖技術尚未形成商業化、可量產的規模,市售的鰻苗還需靠人工捕撈,撈鰻苗成了另外一種賺外快的方式,因為鰻苗的價格會受市場影響,有時甚至高漲到一尾臺幣160~170元。但近幾年的鰻魚資源逐年下降,鰻魚的產量跟棲地被破壞與過度捕撈皆有關係,如何養護海洋資源,並留一口飯吃,都是我們應該關注的議題。

( 物件提供:港口部落 林清進 Roit 耆老 )

Previous
Previous

自製傳統菸斗

Next
Next

苧麻織布背心 Kol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