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筆記/2019年最後一個籐編物件:faroro(自學篇)

文 · 攝影 / Badagaw

時間規劃好 拖延不成病

在進行 kopid(置物盒)最後課程時,我們與阿公討論下個要學習的編器是 faroro(背簍),因為 faroro 的編紋並不難,我們跟林清進耆老商量我們可以利用製具自己先把籐器的編紋完成後,再來找他上課,這樣可以減少彼此等待的時間。

一早上課就看到他在準備做 faroro 的製具了,距離下次上課約莫一個月的時間,問他怎麼這麼早就開始準備了,他覺得 kopid 的編法就是一直重複,並沒有太大的變化,不用在旁一直盯著,這麼一來,他可以一邊製作製具,一邊等我們完成 kopid 。

阿公測量製具所需的長度

阿公測量製具所需的長度

依照圖中最左的籐編faroro原型所製作出來的製具

依照圖中最左的籐編 faroro 原型所製作出來的製具

平時在阿公掛物品的水泥牆上只會看到一個藍色大的 faroro,旁邊黃色打包帶是阿公前幾天新作的,原因是為 Nangoy(人名)阿公(學做 pongki(畚箕)時騎著賓士車的阿公)跟他請教怎麼製作 faroro,於是他就做了一個當作示範。才沒幾天的時間,阿公就做好一個 faroro,讓我迫不及待地想把手中的 kopid 做完,趕緊學新的編器。當天完成 kopid 之後,faroro 的製具阿公也完成了,於是我們討論這一次利用製具將我們會做的地方完成,再來找他上課。

kopid2改12.JPG

faroro 的用途廣泛 提把造型成族群特色

起底:方格編法

起底:方格編法

起底:斜紋編法

起底:斜紋編法

用籐製作的faroro身部紋路為六角編

用籐製作的 faroro 身部紋路為六角編

這次所學的 faroro,屬阿美族群的背負型編器或稱背簍,是台灣原住民族群常見的搬運用編器,大致可分為兩種,即背負型和頂載型,其中提把的造型在陳奇祿一書《臺灣土著文化研究》中提到「這種將籐條屈曲作倒置U字形為背簍角柱,見於泰雅、賽夏、布農、邵族和阿美族群中,並未見於其他族群⋯⋯」,藉由背簍外觀造型區分為哪族群,而提把的造型可成為族群的特色。布農族與泛文面族群的背簍中,常見於提把與背簍身部之間會利用籐將兩端用此縛結方式固定兩端,目的可能是維持提把的造型並均散重力,避免重物過重提把斷裂問題。

布農族背簍(圖/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布農族背簍(圖/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太魯閣族背簍(圖/Hobi Maci提供)

太魯閣族背簍(圖/Hobi Maci 提供)

搬運用編器因應他人工作型態選擇,背簍則大多用於山區工作、採集等需要容量大的裝載器具時所使用,現在亦有族人前往山區時使用,在阿公家學習時剛好看到阿嬤帶著 faroro 從菜園回來時,裡面裝滿菜以及水果。

阿嬤經常使用faroro帶去菜園,裝菜、水果等食物。

阿嬤經常使用 faroro 帶去菜園,裝菜、水果等食物。

製作 faroro 的自我練習

回到工作室後,先將手邊的商品訂單趕完,撥出一點時間來做作業。製作之前將籐皮泡軟,觀察著阿公的做的底部編法,不仔細看還以為都是方格編法,但是阿公卻是利用斜紋編底,我們也就照著這麼繼續編了。

Tipus利用電氣膠帶將籐皮固定

Tipus 利用電氣膠帶將籐皮固定

我將籐皮排列好利用上方的鐵絲固定籐皮

我將籐皮排列好利用上方的鐵絲固定籐皮

製作之前要記得先將籐皮泡軟,我將泡軟的籐皮,一一放進鐵絲與木頭間的縫隙,過往學習起底編織的紋路為方格編,也是最基本的織紋,便可不假思索地動手做,而這次起底的編法為斜紋編,即使已經學會,但還需要思考紋路的規則。這次用的籐皮寬度接近1cm,是目前學習編器中用過最寬的,在編製的過程中,籐皮容易從中間裂開,也容易斷,需要不斷地噴水好讓籐皮不乾燥、斷裂,底部編完之後再利用籐芯以絞織固定四邊,讓我回想起上次學竹編時利用竹篾編絞織的過程屢屢挫敗,原因是竹篾的厚薄度不均,但籐芯細圓相對在編絞織是容易的。

唯一用到絞織的地方在於固定底部四邊

唯一用到絞織的地方在於固定底部四邊

六角編法細節

六角編法細節

faroro 的底部斜紋編,在之前學習 kapitan、kaway 也使用斜紋編,在 kaway 的頭部部分,則是六角編編法,其編法常見於台灣各族群,在製作 faroro 時都複習到以上所說的編法。在編身部的六角編時,我刻意地調整好每一個六角型都一樣大、空隙間距一樣長,因為編法都學習過了,是時候精進自己對於編器的精緻度,我想這或許是被阿公的精神影響,像他常說的「第一個不好,再編第二個、第三個,編到好。」,每每看見他的作品都覺得精緻且乾淨,看不見一點誤差,這一次自己編織完成 faroro 底部及身部,也跟阿公約了時間處理收緣的部分。

附註

Roit:漢名林清進,花蓮港口部落耆老,籐編工藝師。

  • kopid:籐編的籃子、飯盒、置物盒等。

  • faroro:籐製的籃筐,背簍,放食物的簍筐

  • kapitan:魚簍

  • kaway:背簍

參考文獻

l   陳奇祿(1992)。《臺灣土著文化研究》。台北:聯經出版。

參考網站

l   http://www.dmtip.gov.tw/web/page/detail?l1=4&l2=45&l3=25&l4=80

Learning DiaryGuest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