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夏天黃澄澄的巴吉魯

文 · 攝影 / Badagaw

編輯 tipus & yun


花蓮的夏天,有海的藍,也有西瓜的紅。

在屏東長大的我,最常看見波羅蜜,到花蓮生活之後,發現好多波羅蜜的親戚。在花蓮,阿美族人口為最多人數的族群,北部的阿美族稱麵包果為「’apalo」,而「pacidol」(讀音:巴吉魯)則是最常聽見稱呼麵包果的名字。

過去在阿美族的聚落裡,會看到在居家周圍有 1-2 顆的麵包樹,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只要看到麵包樹,大概就可以知道這裡是阿美族的聚落」。

麵包樹就像地界一般,阿美族人會利用植物作為家戶的籬笆或是領域範圍。現在因為土地劃分的關係,麵包樹不再是作為地界的使用了,但留下來的麵包樹通常與阿美族的聚落有關。

騎著車在田間小巷裡,會看見麵包樹的樹幹直立且粗大,葉肥厚碩大,表面光滑。麵包樹的果實隨著夏天的到來由綠變成黃,沿路風景時常看見黃澄澄又沈甸甸的巴吉魯。

除了黃色的大小點點,另一個在花蓮日子裡常見的是麵包樹曬乾的雄蕊,曬乾後,夏天時常點來做蚊香用。

巴吉魯的樣子就像小顆的波羅蜜,因為外表跟波羅蜜一樣凸凸的表皮,讓很多人會分不清巴吉魯跟波羅蜜,但實體上巴吉魯比波羅蜜小許多。

6-9 月的盛產期,偶爾會遇到在路邊採巴吉魯的路人,在傳統市場、路邊小攤販或是自家前都會擺攤販賣巴吉魯。未處理及處理好的都有賣,仔細觀察,會發現販賣巴吉魯的幾乎都是阿美族人。

P1120427.jpg

第一次吃巴吉魯的印象是吃涼拌的料理,吃下去沒有太突出的味道。

最近剛好工作室的夥伴 Imay 想自己處理巴吉魯,因為在她的印象裡,每到夏天巴吉魯好像就是這麼地無緣無故出現在家裡,好像夏天一定要吃到的食物,但其實並不知道怎麼摘、怎麼處理。

也是這次親自料理後,才發現處理巴吉魯實在麻煩,刀子要抹上油才能避免果實分泌的樹脂沾黏。以家庭料理來說有點厚工,卻又是身邊認識的阿美族朋友們共同的家鄉滋味。

料理方式大多會煮湯,有些會加些小魚乾讓湯的風味更足,它的種籽吃起來像花生,除了熱湯外,Imay 說也可以做成冰湯,吃起來像剉冰的口感。

第二次嘗試的我,嚐起來有淡淡的果香,但我還是不大習慣這個味道。

在這個盛夏的季節裡,巴吉魯算是花蓮的名產,工作室的夥伴說「這個時候阿嬤就會提一袋回家,因為親戚朋友都會給」、「在夏天記憶裡的冰箱,是被黃澄澄的巴吉魯給塞滿著」,還有「餐桌上除了西瓜之外,少不了巴吉魯」!

在花蓮的日子越來越長,現在談起這裡的夏天,會想起巴吉魯,黃橙橙的。

P1120398.jpg

(尋找巴吉魯途中的風景)

yunfann c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