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榔染的第一步

文/ Tipus

圖/ Badagaw

實驗執行/ Badagaw

在「光織屋」的植物染課程中,老師開宗明義說:「這次我們要染的染材比較多,所以有可能會熬夜喔!」,大夥真的忙得不得了,在我們手忙腳亂的時候,Badagaw 學校的草木染經驗幫助很多。

9月找了花東農產剩材並走踏市場,我們試著徒法煉鋼蒸染,測試未果。回到常用的薯榔,做了第一階段的實驗,在工作室小院子忙進忙出的 Badagaw,完成了薯榔茶巾的任務。

T:在學校裡的染布經驗是什麼?

B:在學校的染色技法經驗大概有3.5年,畢業製作時與同學合作服裝(冷調灰階),我負責染布(藍染)的工作。對薯榔其實不認識,是在「光織屋」課程操作中認識的,所以並不熟悉。

在工作室的實驗過程中,會問問學姊及有經驗的人。

T:執行草木染薯榔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

B:之前的經驗都是以多人一起執行染布工作,這次實驗是自己一人負責執行,得自己得精煉、煮染、浸染的時間,以及樣布製作的過程紀錄,但同時要處理染材,其實小忙碌。

 在工作室的小院子染布像熬煮的魔法師

草木染的處理工序都要耗費較多的時間以人力處理

雖然以薯榔來說,單一染材相對簡單,所以工作室的1~2人力即可執行完成。不過因為初期實驗工具上有限制,如果有2個爐以上會方便許多。

T:薯榔實驗如何克服問題?

B:

問朋友-

這一次的實驗算是第二次接觸薯榔,所以並不是非常熟悉,會翻閱一些薯榔染的資料,再加上詢問有薯榔染布的朋友相關經驗,都提到生染的效果佳,但是實驗的階段也需考量後續染布技法的優劣,生染雖效果佳但非常耗力及耗時(要重複槌打讓染液吃進布料裏),所以在實驗的過程中,是以煮染、冷染(浸泡)的方式去進行。

找資料 -

不過,薯榔在文獻上有記載,可是能找到的資料有限。雖然是常被提到染材,可是染布的研究比「柿染」還要少,覺得很好奇。過程中也有提出有沒有考慮使用「柿染」,不過因為初期時間及設備不足,以單一染材先做實驗,就以薯榔為主。

致廷學姊有許多柿染的創作經驗,他提到柿染可以增加被染物的美感跟厚度,因柿染取染液有特別的技法,沒經驗就先不嘗試。不過知道現今有現成染液可買,也有聽說,織女染線會用薯榔,而草木染職人染布會用柿不知道其中的差別,更耐人尋味。

薯榔在染材的紀錄中多記載使用於纖維堅韌度功能,而「柿染」也有纖維堅韌度的特色。觀察薯榔與柿染染好的樣布,放了2週其實就會很像,那為什麼過去少用薯榔呢?記載也比「柿染」少?就很想用薯榔套看看柿染實驗經驗來研究看看。未來草木染實驗,還是會參考柿染,因為都有單寧酸,且柿染會拿來畫布。之前觀察薯榔第一次萃取染液上有一層黴菌,也有像膠質的東西,所以可能可以在共同特性上來試試兩種染材的差異

萃取薯榔原液

薯榔原液靜置2-3天發酵後的白色黴菌,軟軟的膠質。

T:第一階段的實驗需要改善什麼?

B:染材越多、被染物越多,人力、爐子都需要再增加。

自己做完實驗想到,致廷學姊說過:「做植物染需要一個團隊執行染布,因為是勞力的工作。」很有感觸。

在媒染劑、煮染的結果沒有達到自我的要求,如:鐵媒染不應該有斑點的現象(應不停攪拌);煮染不應該有不平均的現象,而是要顏色均勻(未不停攪拌布跟鍋邊、底部的溫度較高的影響會造成不均勻)。

不過,因為實驗初期大布有不均勻的現象可被接受,染出來還算有達到目標。

在第一次接觸的被染物「苧麻布」在精煉後有脫線的問題,會需要時間處理。且布上有不明物質以清水洗需要洗很多遍,還好有精練(有作沒精鍊實驗,較難上色)。精煉會讓布料跟染液的親和度增加。

不同纖維粗細跟織數的苧麻布

薯榔原液複染、薯榔加醋酸鐵媒染,在日曬後有明顯的顏色差異。

薯榔染布實驗樣布整理紀錄

T:有沒有成就感?

B:因為「意外」成為「效果」(染色不均勻反而更自然),結果受到喜歡而有成就感XDDDD

薯榔染的 Losid 單品,在複染、媒染及不同的布料上所表現的顏色及質感都各不同

Tipus Hafay草木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