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s — kamaro'an invitation

aw21 fusion — 藏書票

找了 bauhaus 的精裝書,作為新品購物禮,邀請卡是藏書票一枚

.

人們或早或晚,或在剎那間聚集在這個小島。

從前在田埂間跳上公車,晃晃蕩蕩一陣就可以在戲院看到法國電影;小時候,爸爸輕輕哼著美國老歌《500 Miles》哄我們入睡;現代設計的起點德國包浩斯,也在頗初期的時候,自軸心國夥伴日本的手裡傳入台灣,在顏水龍推動的工藝美術學校裡長出雛型。

一個愜意的小島,交錯了許多時空。有些隨遇而安,頗愉快自得,沒有太多的顧慮抑或是積極的使命,就這樣海大天大的過日子,又竟也長出新的自由的,靈動而寬容的時空。

三款新品 kapitan basket、tafolod shoulder bag 與 woven double tote,融合一些包浩斯,一個柳宗理,一點美國現代主義,淺淺的幽夢影,還有手裡的古老編織。這個秋冬,一起說說 kamaro’an 的小島 fusion。


ss22 archetypes — 炭筆物件

用炭筆畫的古老物件,有陶器、瓢壺,也有籐編器,手畫的炭筆卡片,跟手編的物件一樣,每個都不一樣

.

這幾年,我們在東部土地上緩慢而徹底走訪,記錄了數十件文物,並觀察其中的原型。

在家具的流派中,”archetype 原形” 是指流傳了千百年,在眾人的使用中共同凝結出來的器物形狀。

我們發現,葫蘆作為生活中經常使用的水瓶與種子儲存器——橢圓形的底部、雙層肚皮和編織提把——葫蘆圓滾滾的形狀也影響了陶器和籐編器外型。

這些胖乎乎的 atomo 陶壺、圓滾滾的無唇 koreng 水甕,還有四個手把的 fakar 提籃、繭形的 rakar 蝦籠,是部落裡的物件原型,也是共同的生活記憶。

千錘百鍊的器型,有其深植於文化的美學,也承載著土地上百年來的生活面貌。


aw22 方形剪裁 — 文獻卡

把手邊的文獻與紀錄,一層一層整理起來,日光斜斜地,透過複寫紙,伊麥一頁一頁把畫著常服單品和訪談註記

.

古老的阿美族服飾是由家人製作的,以方形剪裁的方式,最大使用每一部分的布料(布料是織布或交易而來的,十分珍貴)。

方形剪裁的形制,簡單而中性,適合不同身材的每個人。

這一季,我們以大方塊的亞麻編織,在包袋與織品裡,長出安靜的幾何結構。最滿足的,是用了幾乎每一塊材料,把邊角料降到最低。

希望這些簡約的幾何物件,可以像古老的服飾,適合每個人、每個時空。


ss23 archetypes: gourds — 葫蘆 portraits

跟 nacu 一起,用濃墨畫出來的胖乎乎的葫蘆剪影們,像是物件在歷史的流動,自然而然長出更多可愛的形狀

.

胖乎乎的葫蘆線條,以及為了攜帶葫蘆而發展起來的編織工藝,這一季的 archetype 從這裡出發。

一個小小的葫蘆系列,把古老的回憶連結起來。

喜歡有共同記憶的形狀,熟悉的形狀讓人感到平靜。

Eventsyunfann c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