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繡課-布、針、線

文/ Tipus

圖/ Badagaw、Tipus

Imay 在聯絡子郁工作室的李惠美老師時,得知老師有許多授課經驗,學生的年齡層很廣,有部落文健站的長者也有國小學生。

我們都感覺到,臺東在推動部落工藝教育課程的管道比花蓮多樣,在許多活動場合都常會看到年輕人習慣配戴部落工藝的配件,工藝包袋配件在生活上被使用的頻率似乎比花蓮高一些。

我們這次上課的地點在臺東堂場內的「這裡 r 原味聚落」,這裡集結了臺東部落的工藝選品、工藝文化書籍、琉璃珠體驗及工藝師上課與授課的教室,也是《部落書寫體-針路》的紀錄出版的原點。

卡塔文化工作室的林秀慧老師,我們稱呼秀慧姐,在我們來之前也跟我們提到,在文化工藝學習的主體性,及部落文化知識系統建置的經驗,在臺東已經有這麼多、這麼久經驗後,仍是感嘆青年投入文化工藝面向的人力仍然不足。於是,在出版《山中祖靈線-Uway 籐》及《部落書寫體-針路》的目的,希望開啟這些工藝自學的可能,以及讓系統知識分享出去,能讓更多人有機會再回到部落去深入了解各工藝的細節,出版是一個重要開端。秀慧姐提醒,還有許多需要被紀錄的,追的時間都來不及逝去的。

然而,我們從花蓮來臺東市學習「十字繡」前,就也把《部落書寫體-針路》詳盡的翻過一遍並帶來上課,讓李惠美老師來帶我們走一次「針路」。


惠美老師搬了三種布到大桌:

1號布,格子最小,布最薄有皺摺是洗過的胚布,由兩條線組成的格子,格子較大

2號布,格紋比較明顯,厚度比第一種厚,有上漿,漿較少

3號布,線感覺比較粗(可能是3股線),跟第二種一樣厚,有上漿,漿較多而挺

以上這三款,都是現在十字繡會用到的布,也很容易買到。

1號布是格紋最小的胚布

2號布是格紋明顯,厚度較厚。

3號布是上漿多,布較硬挺。

14CT 十字繡布

老師平常上課用的是「平織胚布」,早期俗稱「麵粉袋」,因為我們是初學,所以拿了14CT「十字繡布」讓我們練習。

更早期時,十字繡最常繡在「節紗古布」(黑布)上的,如,男用片裙、女用片裙。手縫在小格的布上,其實紋路會繡得比較牢固。

更早時期是繡在「節紗古布-黑布」上

惠美老師拿短針9號、長針22號給我們。

這回上課練習的搭配是「14CT十字繡布、長針22號、水線」。

老師希望我們路走過一次,練習把路走熟稔後,要搭配就是「第二種布、短針9號、車縫線」。

9號針

22號針

上:9號針、下:22號針

上課時練習以「水線」為主,顏色較亮,繡「4CT十字繡布」紋路比較明顯,適合初學者。工藝用品店賣的繡線有6股,1股比水線還細,適合格紋較小的布,繡起來較細緻。

臺東繡線使用的顏色都比花蓮亮,老師說是跟 telec 彩虹腰帶及愛用花卉的大自然顏色,及籐蔓植物的曲線為主。

老師說,部落老人家很喜歡毛線的亮麗,會特別把抽線出來繡十字繡圖紋;而在更早期部落在縫補的衣物,會抽衣服袖口或下擺的線,來縫補。
惠美老師說,一開始學十字繡會建議就從「平織胚布」開始,出針方向及針短在挑針時會比較輕鬆。但我們初學,想讓我們先試看看體驗走「針路」的感覺,格子較大也比較快完成。

22號針與水線;9號針與繡線

老師送我們一捆水線要我們好好練習

現代大家常用水線繡圖紋,顏色較亮麗。

我們這次以經典常見裝飾圖樣的「八角星、八角花」的變化及「菊花」,有邊緣強化功能的「茅草的家」、「山脊」是這次上課的重點。

裝飾-

十字繡:八角花:先走直線、再走方形、再走局部、最後走組合

一字繡:菊花

功能-

一字繡:茅草的家:邊緣

一字繡:山脊(包梗繡):邊緣

布、針、繡要多練習嘗試,應用的時候才會明白三者之間的關係。而最高層次的針繡,是「正面的繡線整潔而背面也是」。惠美老師說,他們在研究老件的繡紋時,也是得要正面背面一起看,才能找到針線的路徑。

回到老師提醒說過的:「阿美族跟卑南族的圖樣正面一樣,但是背面就完全不同。」路,是族群文化思考邏輯的起點。

惠美老師正在示範十字繡的針路

Imay、Badagaw 跟我的部分練習成果

LosidTipus Hafay縫繡